因此,创新本身可以去体现未来金融改革的方向。
为了更好地了解各种形式的金融监管权力配置的框架,以下对目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梳理。在某种程度上,统一监管模式的风生水起与狂飙突进就表明,在两大学科的交锋中,法律学的败退、衰弱与边缘化,它代表着经济学效益观对法律学正义观的胜利。
在论证中,许多人将中国金融业的界限日益模糊、金融控股公司日渐兴起、监管寻租等现象作为必须采取统一体制改革措施的理由,可问题是,中国的金融创新、中国金融业的业务品种、中国的金融人才素质、中国的法治程度等能与被选为参照的国家一分高下吗?—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权力配置 金融危机不仅意味着经济的衰退,而且更意味着监管理念的变更、监管权力的重组与监管体制的再造。对于诸如此类的结论,作者实不敢苟同。比较有益于观点的精确与合理,但是不合理的比较很有可能延伸出的就是谬误。然而,研究结论却具有高度的倾向性,即主流的研究者多认为我国也应踏上一条统一化的改革之路。
其三是忽视与淡化了中国当代的法律使命。{12} 其三是系统性风险遏制问题。未来杠杆调整中政策应着力于降低我国企业的融资成本、土地成本,降低我国企业的合并成本以及鼓励私人资本进入创新型、知识服务型行业。
未来价格下行(特别是地产价格)将引导货币政策不断加大发力,新常态下货币政策的可能路径是量化降准以引导巿场利率下行,然后再官定减息予以追认。金融救助有大张旗鼓的方式,如撇账、AMC、注资等。纯交易型融资活动本质上与过去两年的影子银行没有差别。《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抓紧剥离融资平台公司的政府融资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在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后续融资的基础上,通过关闭、合并、转型等方式,抓紧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
也有隐性的,如债务货币化(量化宽松),某种程度上讲,货币量化操作的财务效果实质上是货币当局对商业金融部门的利益输送,让他们保持正常盈利能力,以时间换空间。新常态下,我们允许和接受经济增长中枢换挡,但也要防止经济和投资失速
人民币作为国际投资货币才刚起步,规模相对较小。下一个五年,人民币国际化要在金融领域中获得突破,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显得特别重要。美元为什么能够持续成为国际货币?当然跟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实力和条件有关,同时也与美国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债券市场,尤其是衍生产品市场发达有关。当遇到危机时,用美元可以持有美国政府的债券,而美国政府债权信用程度是所有政府债券中最高的,因此美元往往在危机中能够保持坚挺并成为人们追逐的对象。
二是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程度。鉴于近年来人民币已经有了较大的升值,未来的币值会较为稳定,我国资本输出扩大将会持续带来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的需求,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新的重要的驱动力。未来应及时把握住可能出现的机遇,加快步伐推进人民币境外借贷业务。中国已经开始展现出一个资本输出大国的面貌,2014年我国很可能成为直接投资的净输出国。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局部地区出现一些套汇套利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人民币国际化初级阶段 如果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与过去的英镑、美元以及稍显逊色的日元和欧元发展历程相比较,形象地说,目前人民币还只是处在少儿时代,即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尚处在一个初级发展阶段。
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已渐入深水区。5家大型银行跻身全球20强,但真正属于全球系统重要银行的仅有一家。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最主要的成果体现在与商品和服务贸易有关的方面。在这一阶段,贸易领域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未来市场状况可能会发生改变。上世纪二战后初期,美国马歇尔计划拉动美国对西欧投资,成为美元国际化的重要驱动力。这同时也表明,人民币在国际金融领域内使用还只是初步的。境内的商业银行及其在境外的分支机构共同推进借贷业务,这是未来人民币作为借贷货币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
其实,人们真正追逐的还不完全是美元,而是美国金融市场上提供的各种产品,各种信用级别比较高的投资产品。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市场深度和规模都不够,跟国际市场相比衍生产品相对比较单一。
这是一个国家货币能否成为国际货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若干年后,如果出现境内外利率差异水平逐步趋于缩小的状况,开展人民币境外贷款业务就可能会有空间。
SWIFT的报告显示,2014年7月份人民币在全球支付货币中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1.57%,人民币在使用最多的全球支付货币中排名第七位。但在境内却仍有不小的限制,或为基本上可兑换。
从各国货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可以看到,本国银行体系在全球的拓展,为这个国家的货币在全球的布局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五是中资跨国银行的全球发展水平。目前,我国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程度不高,经济国际化的总体水平与资本输出巨大的潜在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差距,两者目前未能很好地匹配。中资银行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通过全球布局的银行体系,不仅可以推进人民币的借贷业务,还可以提供支付结算等各方面的功能,这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落地。这方面管制的逐步放开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反之亦然。
下一步所涉及的相关改革和开放都可能是攻坚克难类型的工作,并伴有一定的风险。事实上,人民币在境外金融中心已经实现了资本和金融账户下的基本可兑换,因而才造就了离岸人民币市场。
因此,只有等待合适的机会。五年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迈开了坚实步伐。
三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从借贷功能看,目前国内外货币政策趋同程度不高,致使人民币借贷业务难以有效开展。进入专题: 人民币 国际化 金融 资本账户 利率 汇率 。人民币要最终成为跟美元和欧元并驾齐驱的国际货币,未来要在借贷货币、交易货币、投资货币、储备货币等四个方面的功能上加大力度地推进。
经过五年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资本和金融账户开放程度涉及货币的可兑换性和资本移动的便利性等有关货币国际化的关键问题。
外汇交易中使用规模虽排名第九,实际占比亦不高。尽管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制度框架基本构成,但人民币资本和金融账户的诸多限制的存在,必然制约人民币的交易货币和储备货币的功能,导致人民币作为国际流通货币的便利性和避险性功能大大逊色于美元和欧元,国际社会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必然会减弱。
近年来,中国已经显示出贸易大国向资本输出大国转变的姿态。目前,中资银行虽然全球排名靠前,但其国际化程度较为有限。
© 1996 - 2019 声气相求网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
地址:幸福水库